
内容简介

《佳佳林作文·中学生之社会百态:大作家与小作者的同题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比启示性:把著名作家和中小学生的同题文章放到一起,通过鉴赏、阅读、评析,不论是作者本人还是读者,都可以从对比中找到“大作家”和“小作者”写该主题作文的多方面差距,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启示作用。
二、经典收藏性:所选“大作家”文章,均系古今中外名篇,所选“小作者”作文以小、中、高考或课堂满分和高分为标准,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很好作文。
三、知识可读性:所选“大作家”文章,都是小读者朗朗可读的白话文,简短而明了。
四、作文评价客观性:大作家同题作文之后再来看学生的文章,会发现许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就能对学生的文章不一味苛求,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的分数。学生本人也会在对比阅读写作中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

学画回忆
我七八岁时人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记得**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图。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脂而是很薄的中国脂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的更深。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和一片紫地,好像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先生——就骂,几乎要心;被母亲不知大姐劝住了,终于没有打。我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晚上,等到父亲上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管我的女仆——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上的洋油灯底下描色彩画。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后来母亲和诸姐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挨骂。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看到了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了,藏在自己的抽斗里。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上去给红英看。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幅也描不像。亏得红英想工好,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了描。记得*初印着描的是人物谱上的柳柳州像。当时**次印描没有经验,笔上墨水吸得太饱,习字簿上的纸又太薄,结果描
......